随着细胞生物学的进步,细胞治疗作为一种新疗法或 新药物登上历史舞台,其中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难治性疾病取得了显著进展。间充质干细胞能够释放细胞因子和外泌体,可以调控免疫系统、定向迁移至受损组织并起到促 进组织损伤修复的作用,目前在肠炎、糖尿病以及移 植物抗宿主反应等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克隆形成 能力、能够多向分化并贴壁生长的细胞,至少具备三大分化能力,即成骨、成软骨和成脂肪分化。间充质干细胞广泛分布在人体组织中,其中胎盘、脐带是间充质干细 胞最理想的来源,在采集过程不会对人体造成损伤,不存在伦理问题,并且获取到的干细胞数量大。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越来越丰富,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 细胞必然存在差异,早在2007年Friedman等研究发现骨 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是否影响临床应用还需要深入研究。
MSCs的分离与培养:
▲ 目前较常用Percoll(参考:1.073g/ml)液和Ficoll(参考:1.077g/ml)液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这种方法分离培养的MSCs大小均匀,纯度较高,因此被广泛采用。
▲ 也有贴壁筛选法、流式细胞仪分离法、免疫磁珠分离法等
常用的MSCs标志物:
MSCs缺乏特异性的表面标志物额,目前对于MSCs的鉴定也主要是根据它的形态、功能等,且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志物也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共识是MSCs不表达造血细胞的表面标志,如CD34、CD45和CD14,也不表达与人白细胞抗原识别有关的共刺激分子CD80、CD86和CD40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分子。
MSCs通常具有间充质细胞的表面抗原特征及内皮细胞、上皮细胞、肌细胞的表面抗原等,比如CD105、CD73、CD44、CD90、CD71、CD271等以及IL-1r、IL-3r、il-4r等多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受体。
常用的MSCs示踪标记物
▲ GFP,转染了GFP的MSCs移植给合适的宿主后可通过荧光显微镜进行追踪,需注意自发荧光产生干扰。
▲ DAPI:在免疫荧光显示细胞核时,DAPI通常可与Hoechst染料互换,然而DAPI却不是活细胞的理想标记物,因为DAPI无法穿透完整的细胞膜,并且在高浓度时具有细胞毒性。
▲ Brdu:是一种胸腺嘧啶类似物,该分子可整合入新合成的DNA中,广泛作为细胞标记物使用。
▲ Edu:是一种新型的胸腺嘧啶类似物
▲ MSCs的多向分化潜能是使用其进行细胞治疗的理论基础。移植的MSCs除需保留标记物外还应确定某一细胞标志物与该示踪标记物共定位于同一细胞内。
MSCs的免疫调节作用与其分泌的各种因子
▲ 免疫调节因子:HGF、TGF-B1、PGE2、IDO
▲ 趋化因子:rantes、SDF-1a、MIP-1a、MCP-1
▲ 营养因子:HGF、NGF、FGF-2、PDGF-AA、PDGF-BB、EGF
▲ 血管再生因子:VEGF165、FGF-2、EGF、PDGF-AA、PDGF-BB
▲ 抑制疤痕因子:HGF、FGF-2
▲ 抗凋亡因子:VEGF165、FGF-2、HGF
爱必信特色产品线(全部现货):
激动剂抑制剂、血清、重组蛋白/细胞因子;一抗、二抗、内参抗体、标签抗体;WB相关:ECL发光液、预染marker、预制胶;IHC相关:二抗试剂盒、多色试剂盒、组化笔;Elisa试剂盒、IP/CoIP试剂盒;凋亡试剂盒、呼吸爆发试剂盒;BSA、蛋白酶K、CTB、TTX、CEE;动植物提取物,定制服务(抗体/多肽/蛋白)...